本文共 163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5 分钟。
28日,中国深圳迎来了地铁11线的正式开通。在这个暴雨与高温齐上奏鸣曲的情况下,“高富帅”的11号地铁带来的清新风还是让不少人刷屏沦陷了。
11号线是深圳市中心到宝安的新线路,之所以被冠以“高富帅”的名头,在于其开创地铁列车设置商务车厢的先河,而且是目前国内最快时速的大编组地铁。地铁作为对安全和功能要求非常严格的系统,在承担城市高效的交通工具同时,其安全风险防范也成为大众关注点。
深入浅出了解地铁安防
地铁安防系统主要有视频监控、门禁管控和入侵报警三大部分。从投入费用和重要性来看,视频监控约占地铁安防总耗费的70%左右,门禁使用份额约占10%到20%之间,而入侵报警的份额最小。
地铁监控范围颇为广泛,可以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理解。对外,即是针对乘客的监控,常见为进出站口、站台等的行车监控和对公共区域的治安监控。这样的安全监控不仅确保行车的安全,而且能有效针对拥挤或暴乱情况进行治安控管。对内,即是针对地铁工作内部的监控,包括对机电设备、供配电房、售票亭等营运环境的监控和对内监管。除此以外,针对地铁隧道的监控和随行列车的监控也成为地铁监控系统的重要部分。
地铁门禁控管主要作用是限制未经授权的人进入区域。地铁出入口、设备间、屏蔽门等多处都应用了门禁系统,地铁门禁可控区域广、联动设备多、控制点数多且安全要求高。
入侵报警在地铁中的运用相对较少。属于人数密集的交通公共环境,不必要的报警会增加人员恐慌,易造成拥堵和人员踩踏事件等。但是遭遇紧急事件,报警装置能迅速反应,减少危害。
地铁安防的发展趋势
高度集散化——地铁作为城市中越来越常见的交通工具,其安防复杂性和区域广泛性可想而知。地铁行车营运、环境监控、设备监控、安全防范、治安防控等都需安防助力,所以地铁安防的集散化成为发展必然趋势。地铁安防采取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思路,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数据存储、电子地图等多项技术,围绕安防集成平台服务器这个核心,为地铁安防中心人员提供统一的管理界面。
分析智能化——作为枢纽转换的地铁,进出人流量大,在现阶段高清摄像的情况下,未来的大数据建设直接引申出对智能分析的强大需求。高清的视频画面需要智能分析检测人流量,甚至在此基础上进行人脸识别。一方面可以根据人流量适当调整行车调度,避免拥堵,一方面可以协助警方进行可以人员的排查。同时可以加快事件解决进程,提高反应能力。
地铁安防企业的必备条件
地铁安防的重要性决定安防企业进入这块领域的难度不可小瞧。
首先要考验的是业务熟悉度。既然地铁安防将服务对象定位为地铁,那对于地铁行业和地铁安防的深入了解决定着安防企业是否具备最基本条件。在现阶段专业领域的精细化状态下,对于地铁安防系统的总体了解也是每个地铁安防企业的基本素质。“招标过程中看重厂家及工程商或集成商的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践案例经验就是关注其业务熟悉程度”。相关人士这样解释。
其次看重企业研发能力。地铁需要考虑不同地质、不同区域等情况催生的不同要求,安防企业不仅具备常规地铁安防技术,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发,开创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保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才是地铁安防的重头戏。除此以外,地铁安防的一系列升级改造也与企业的研发能力息息相关,毕竟地铁建设是在不断加强完善,根据需要提供后续服务也囊括其中。
资质认证也是必不可少的标准。地铁招标中,安防企业的注册资金、相关单位颁发的资质认证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或类似工程的系统集成项目相关工作经验,甚至公司成立时间的长短和公司人员数目都成为考虑因素。资质认证是安防企业各方面能力的体现,也成为地铁等重大公共项目选择工程商的标准。
总结
随着城市发展,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也逐渐凸显,给地铁安防企业相关技术的发展提升提供了练兵平台。国内安防企业的技术提升将会给地铁安防建设的兼容扩展、升级改造以及二次开发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可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国内地铁安防企业的发展是众望所归。
本文转自d1net(转载)